什麼是「具保」?
-
商品資訊
交保是不是就是有錢就能走?什麼是「具保」? 被羈押了怎麼申請具保?
「交保是不是就是有錢就能走?如果跑了怎麼辦?」其實具保並非交錢買自由,而是以金錢或他人信用作為履行到庭義務的擔保。若被告逃匿,法院不僅可沒入保證金,還能重新羈押並追究責任。制度設計目的在兼顧程序順利與人身自由,而非讓人「花錢脫罪」。
一、什麼是具保?
• 「具保」(一般口語常說的「交保」)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項羈押替代措施。核心精神是:
用金錢或他人保證,換取暫時自由,但必須隨傳隨到,否則保證金會被沒入,甚至重新羈押。
• 為什麼要有具保制度?
1.兼顧程序進行與人身自由:完整偵查、審判需要被告在場,但羈押是最嚴厲的處分。具保提供一個中間選項,減少不必要的收押。
2.降低監所壅塞與社會成本:讓無逃亡、滅證之虞者留在社會,減輕監所負擔。
3.促進被告配合:保證金或保證人帶來具體「違約成本」,強化到庭動機。
二、法律依據在哪裡?
• 刑事訴訟法第110 條:被告、辯護人可隨時具保聲請停止羈押。
• 刑事訴訟法第111條:法院准許停止羈押時,應命提出保證書並指定保證金額。
• 刑事訴訟法第116條:停止羈押也可改採限制住居,不一定要具保。
• 刑事訴訟法第117條:違反義務可「再執行羈押」。
• 刑事訴訟法第118條:被告逃匿時,保證金沒入。
• 刑事訴訟法第119條:案件終結或原因消滅,可退保並免除責任。
三、我可以申請嗎?——具保的主要門檻
階段
誰能下決定
何時可以具保
必備條件
偵查中
檢察官(逕命)或法院
被告初到案,或已羈押後隨時
無羈押「必要」:逃亡、滅證、勾串風險可由其他手段防範;須提出保證書或繳納保證金。
審判中
法院
任何程序階段
同上,並視案件性質、被告資力決定金額及附帶限制(不得出境、禁止接觸證人等)。
保證金額怎麼算?
法官/檢察官綜合罪嫌、被告身分與資力、犯罪所得、可能刑度等因素斟酌。太高形同變相羈押,太低又失去約束力。
四、具保後要做到的事
1.隨傳隨到:接獲法院或檢察官合法傳喚,須準時到庭。
2.遵守附帶命令:可能包含住居限制、不得聯絡特定人、定期報到等(違反就踩到再羈押紅線)。
3.保持聯絡暢通:地址或電話異動需主動通報,以免被認定「逃匿」。
五、什麼情況會沒入保證金或被撤銷?
觸發點
後果
相關法條
無正當理由不到庭、違反住居限制
得再執行羈押,保證金仍保留
刑訴法 §117、§119
逃匿(勒令拘提仍不到案)
命具保人繳納保證金並沒入
刑訴法 §118
撤銷羈押、再執行羈押、受不起訴處分、有罪判決確定
具保責任消滅,未沒入部分可申請退還
刑訴法 §119
六、案件結束後如何「退保」?
• 時機:無罪、免訴、緩刑或罰金確定;有罪判決確定且被告已到案執行;不起訴或緩起訴確定;或其他具保原因消滅。
• 流程:具保人或被告向承辦法院/檢察署提出聲請,附收據或保證書影本。
• 利息:現金保證金依央行利率計息並隨退保一併發還;超過十年無人領取才歸國庫。
七、結語
具保制度像一道彈性門檻:既為國家保住刑事程序的「人」,也替被告守住「人身自由」的基本線。只要記得「隨傳隨到、遵守限制」,具保就能成為程序與人權之間最平衡的解方。反之,一旦疏忽,辛苦交出的保證金可能轉眼成為國庫收入,還得面臨再度羈押的風險。透過理性設計與妥善運用,具保不僅是一張保證書,更是一種對司法信任與自我約束的承諾。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深入了解關於具保的相關知識!如果你或身邊的人遇到羈押及具保的相關問題,及時尋求專業法律協助是最好的選擇。
如有相關問題卻感到茫然不知所措,亦或需要律師幫忙協助開庭、偵訊、撰狀起訴,歡迎來電或加入恆河國際法律事務所的官方LINE帳號預約免費諮詢,讓我們來提供你堅強的法律支持。
「以法為舟,渡人至岸——恆河國際法律事務所與您共進。」
提醒: 本文僅為一般法律知識介紹,並非法律諮詢。若您有具體的法律問題,建議諮詢專業律師。
-
商品Q&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