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法律知識 > 借錢不寫白紙黑字,小心法律陷阱

借錢不寫白紙黑字,小心法律陷阱

  • 借錢不寫白紙黑字,小心法律陷阱
商品圖像
  • 商品資訊

    朋友間借錢,許多人會礙於情面,直接將錢借給對方,並基於信任而沒有寫借據或借款證明,結果對方還款一拖再拖,最後口說無憑、錢要不回來。借錢可不只是人情,更是法律行為,一旦沒有白紙黑字寫清楚,不僅債權人收款困難,債務人也可能掉進高利貸與刑責陷阱。

     

    一、書面是必要條件嗎?

     

    借貸行為在法律上為消費借貸,依《民法》第474條「稱消費借貸者,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,而約定他方以種類、品質、數量相同之物返還之契約。」規定,消費借貸在交付標的物(如錢、有價證卷等)時契約即成立,法律上並未強制要書面。

     

    然而舉證責任在主張權利的人身上,訴訟時法官最重視的,就是書面與客觀資料,倘若沒有簽訂借據,就必須提出匯款或轉帳紀錄、雙方LINE/Email的對話或請相關證人出庭作證等足以證明雙方有借貸關係的證據。如果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,對方堅只是贈與或代理付款,那就會陷入舉證不完全風險,錢極可能討不回。

     

    例如,甲主張其將新台幣30萬元借予乙,口頭約定半年後歸還。但事後乙未歸30萬還反稱那筆錢是贈與,而非借款。此時若無借據、轉帳紀錄、對話內容等證據佐證,即使實際有金錢移轉,法院未必會支持甲的主張。法官只能在雙方各執一詞的情況下,以「誰的證據力強」來判斷。

     

    二、利息要如何約定?

     

    1. 最高利率:《民法》第205條「約定利率,超過週年百分之十六者,超過部分之約定,無效。」
    2. 重利:《刑法》第344條「一、乘他人急迫、輕率、無經驗或難以求助之處境,貸以金錢或其他物品,而取得與原本顯不相當之重利者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。二、前項重利,包括手續費、保管費、違約金及其他與借貸相關之費用。」
    3. 約定利息需於法定規範,年利率16%之內,超過部分無效,即使提起訴訟請求,法官也會依法酌減,另外若訂立過高的利息恐有違反重利罪的可能。

     

    三、請求權時效是多久呢?

     

    1. 債權請求權:《民法》第125條「請求權,因十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。但法律所定期間較短者,依其規定。」
    2. 利息請求權:《民法》第126條「利息、紅利、租金、贍養費、退職金及其他一年或不及一年之定期給付債權,其各期給付請求權,因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。」
    3.  

    借款的本金請求權為15年、利息的請求權為5年,倘若在追討過程中僅靠口頭催討,沒有寄發存證信函來另定還款或向法院提起訴訟中斷時效,時間一過,本金跟利息就難已追回。

     

    四、如何自保?

     

    1. 撰寫借據: 寫上出借人、借款人、身分證字號、金額、利息、歸還日等資完整資訊
    2. 親簽或蓋章:借據簽章應避免他人代簽;若電子簽章應附身分驗證紀錄
    3. 以匯款方式收款:用匯款方式撥款及收款,方便留下交易紀錄
    4. 保證或擔保:找第三人作為保證人或設定動產不動產擔保
    5. 錄影或錄音:當面說明條件並同步錄影,補強證明力
    6. 定期催收: 書面、Email、簡訊皆可
    7. 留好原始文件:保存好借據、匯款紀錄、對話紀錄等資料,以備不時之需

     

    五、錢要不回來,怎麼辦?

     

    1. 發存證信函做最後催告
    2. 向法院聲請支付命令
    3. 若有簽本票,也可以聲請本票裁定
    4. 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程序
    5. 向法院聲請假扣押,防止債務人脫產,但須提供擔保金
    6. 若債務人借款時已有不歸還意圖,且後續未還款,也有刑事詐欺罪的可能

     

     

    口頭借錢,最大的風險不是法律不承認,而是在訴訟上舉證困難,導致最後借出去的錢要不回來。與其放任權利睡著,在事情發生當下,立下一張簡單明瞭的借據,不僅保護債權人,也保障債務人免於高利與模糊爭議。把「白紙黑字」當成雙方信任的保險,借與還才真正安心。

     

   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你,如有遇到相關問題,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亦或需要律師幫忙協助開庭、偵訊、撰狀起訴,歡迎來電或加入恆河國際法律事務所的官方LINE帳號預約免費諮詢,讓我們來提供你堅強的法律支持。

     

    「以法為舟,渡人至岸——恆河國際法律事務所與您共進。」

     

    提醒: 本文僅為一般法律知識介紹,並非法律諮詢。若您有具體的法律問題,建議諮詢專業律師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• 商品Q&A

    • 提問者稱呼
    • E-mail
    • 手機
    • 電話
    • 留言內容
    • 驗證碼
上一頁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