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法律知識 > 公然侮辱罪與誹謗罪的差異:你說的話,可能觸犯哪一條法律?

公然侮辱罪與誹謗罪的差異:你說的話,可能觸犯哪一條法律?

  • 公然侮辱罪與誹謗罪的差異:你說的話,可能觸犯哪一條法律?
商品圖像
  • 商品資訊

     

    公然侮辱罪與誹謗罪的差異:你說的話,可能觸犯哪一條法律?

     

    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常常會聽到或看到他人發表意見,甚至進行批評。但這些言論若逾越了法律的界線,就可能構成刑法上的公然侮辱罪或誹謗罪。這兩個罪名雖然都屬於妨害名譽罪,但其構成要件卻有相當大的差異。我們將詳細介紹公然侮辱罪與誹謗罪的構成要件,讓讀者能更清楚地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。

     

    一、公然侮辱罪

     

    • 法條依據:

      《刑法》第309條第1項:「公然侮辱人者,處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。

          構成要件:

    1. 行為主體:具備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

    2. 行為客體:他人(必須是活著的人)

    3. 客觀要件:以侮辱、謾罵、輕蔑等方式,傷害他人尊嚴

    4. 主觀要件:行為人有侮辱他人的故意

    5. 行為方式:須「公然」,即讓不特定或多數人能知悉的情境

    • 舉例說明:

      • 在捷運上對陌生人大聲叫罵「白痴」、「笨蛋」

      • 在社群媒體上公開使用侮辱性言語攻擊他人

    二、誹謗罪

     

    • 法條依據:

      《刑法》第310條第1項:「意圖散布於眾,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,為誹謗罪,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。

    構成要件:

    1. 行為主體:具備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

    2. 行為客體:他人(必須是活著的人)

    3. 客觀要件: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的事實

    4. 主觀要件:有意將內容散布於眾

    5. 行為方式:讓不特定或多數人得以知悉

    • 舉例說明:

      • 在臉書發文指稱某名人吸毒,卻無證據佐證

      • 在公司群組散布同事性騷擾的謠言

    三、公然侮辱罪與誹謗罪的差異

     

    要件

    公然侮辱罪

    誹謗罪

    行為方式

    公開場合直接侮辱

    散布不實事實

    內容

    侮辱、謾罵、輕蔑的言詞

    足以毀損名譽的事實

    法律效果

    處拘役或罰金

    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罰金

    舉例說明

    在捷運上對其他乘客大聲叫罵「白痴」、「笨蛋」等

    在臉書上發文指稱某位名人吸毒,但並無證據

    四、誹謗罪的不罰條款

    依據刑法第310條第1項規定:「對於所誹謗之事,能證明其為真實者,不罰。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,不在此限。」若遭到他人指控誹謗,如果能證明你的言論確實屬實的話,即不會造到處罰,而大法官釋字509號也說明:「至刑法同條第三項前段以對誹謗之事,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,係針對言論內容與事實相符者之保障,並藉以限定刑罰權之範圍,非謂指摘或傳述誹謗事項之行為人,必須自行證明其言論內容確屬真實,始能免於刑責。惟行為人雖不能證明言論內容為真實,但依其所提證據資料,認為行為人有相當理由確信其為真實者,即不能以誹謗罪之刑責相繩。」,大法官認為就算不能證明言論內容為真實,但只要所提供的證據資料,可以讓人有相當理由確信其為真實的話,就不能以誹謗罪之刑責處罰,但若是涉及人的私生活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,縱使屬實,也不會受到不罰條款的保護,需要特別注意。

    五、防範之道

     

    • 尊重言論自由與法律責任:言論自由並非無限,應避免言語侵害他人名譽。

    • 網路言論也受法律規範:網路世界非法律真空地帶,不實訊息與侮辱言論皆可能構罪。

    • 求證再發言:確認資訊真實性再分享,避免成為散布謠言的幫兇。

    • 理性溝通:與人意見不合時,應以和平理性態度對話。

    • 尋求專業協助:有疑問或遭遇糾紛時,及早諮詢律師意見最為妥當。

    六、結語

    公然侮辱罪與誹謗罪都是為了保護個人的名譽而設的法律。在言論自由與法律責任之間,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。在行使言論自由的同時,也應尊重他人的名譽,避免做出傷害他人、觸犯法律的行為。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深入了解公然侮辱罪與誹謗罪的差異!如果你或身邊的人遭到他人言語侮辱或被散播不實謠言,及時尋求專業法律協助是最好的選擇。

      如有相關問題卻感到茫然不知所措,亦或需要律師幫忙協助開庭、偵訊、撰狀起訴,歡迎來電或加入恆河國際法律事務所的官方LINE帳號預約免費諮詢,讓我們來提供你堅強的法律支持。

     

    「以法為舟,渡人至岸——恆河國際法律事務所與您共進。」

     

    提醒: 本文僅為一般法律知識介紹,並非法律諮詢。若您有具體的法律問題,建議諮詢專業律師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• 商品Q&A

    • 提問者稱呼
    • E-mail
    • 手機
    • 電話
    • 留言內容
    • 驗證碼
上一頁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