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駕處份刑責罰款全解析
-
商品資訊
前言
近十年來,酒後駕車肇事的新聞屢見不鮮──一次貪杯往往伴隨不可挽回的悲劇,也讓「喝酒不開車、開車不喝酒」不再只是交通標語,而成為立法者不斷加碼罰則的核心動力。從 2022 年「酒駕三法」大幅提高罰金、吊照年限與乘客共責規定,到 2025 年最新修正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,納入車主連帶吊扣車牌、強制安裝酒精鎖,以及最高行政法院統一見解嚴格區分「縱容」與「不知情」的標準,台灣酒駕防制體系已躍升至史上最嚴。
然而,法律的複雜與罰則的多層次,也常令一般民眾與車主無所適從:酒測值多少才算觸法?拒絕吹氣是否真能「拖時間」?車借朋友用、被抓酒駕,牌照吊扣兩年嗎?乘客明知酒駕卻上車,會不會一起受罰?更別說強制險理賠、保險代位求償和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的疊加風險。
為了讓大家在面對臨檢、罰單或事故時不再霧裡看花,本篇文章將以 2025 年 7 月最新全國法規資料庫為基礎,從行政處分、刑事責任、車主連帶責任到保險與民事賠償,一次梳理「酒駕從攔檢到判決」的完整流程,並提供實務案例與自保指南。希望讀者不僅能了解酒駕「代價多大」、法律「界線在哪」,更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選擇,守護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安全。
先搞清楚「酒駕」門檻
吐氣酒測值 ≥ 0.15 mg/L (血液 0.03 %) 就構成酒駕,無論引擎是否發動,只要手握方向盤、踩下踏板就算「駕駛」
拒絕酒測 自 2023 年起直接視同最嚴重酒駕案件,罰 18 萬並吊銷駕照;警方仍可依「不能安全駕駛罪」蒐證移送地檢署。
行政處罰六層級拆解
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:
- • 一般酒駕
小客車罰 3 – 12 萬元,吊扣駕照 1 – 4 年;機車1.5 – 9萬元。
- • 拒測
罰 18 萬起,吊銷駕照+當場移置保管車輛,並吊扣車牌 2 年
- • 同車乘客共責
明知駕駛酒駕仍乘車,每人罰 6,000 – 15,000 元
- • 車主連帶責任
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11項:車輛一旦酒駕被抓,牌照一律吊扣 2 年,不論車主是否在場。
- • 酒精鎖制度
酒駕吊銷駕照者重考後 一年內必須自費安裝酒精鎖;未裝或代吹均罰 6 – 12 萬元,並得再吊照
刑事責任:公共危險罪(刑法第185-3條)
狀況
刑期
罰金上限
未肇事、未致傷亡
6 月 – 3 年
30 萬元
致重傷
1 – 10 年
100 萬元
致死亡
3 – 12 年;情節重大可判無期
200 萬元
10 年內再犯 且致重傷/死亡
刑度再加重 1/2;死亡者可無期、罰金至 300 萬元
拒測不免刑: 警方只要能透過行車影像、路人證詞、醫護血檢報告證明「不能安全駕駛」,仍可依 刑法§ 185-3 起訴
軍人會被罰得更重嗎?
答案是會的! 現役軍人酒駕不只要負《刑法》第 185‑3 「不能安全駕駛罪」的基本刑責,還同時適用《陸海空軍刑法》第 54 條這部「特別法」,刑度與罰金都比一般民眾再加重一截,且還有部隊內的懲處、考績與汰除機制。
一般民眾與軍人刑責差異
法源
初犯未肇事
致重傷
致死亡
5 年內累犯又致死亡
一般民眾《刑法》185‑3
3 年以下徒刑、得併科 ≤30 萬罰金
1–7 年、得併科 ≤100 萬
3–10 年、得併科 ≤200 萬
3–10 年 ↔ 無期徒刑(擇一),得併科 ≤300 萬
現役軍人《陸海空軍刑法》54
3 年以下徒刑、得併科 ≤40 萬(多 10 萬)
1–7 年、得併科 ≤120 萬(多 20 萬)
3–10 年、得併科 ≤220 萬(多 20 萬)
無期徒刑或 ≥5 年(上限拉到無期)、得併科 ≤320 萬
哪些行為會被認定為「拒測」?
「酒駕拒測」並不限於大聲說 「我不要吹」,凡是 阻礙員警完成酒精(或藥物)濃度檢測 的行為,都屬於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第 35 條第 4 項所稱的「拒絕接受測試」,後果與酒測值超標相同,甚至更重。
♦ 不依指示停車受檢
行經警方設有告示的稽查點,看到臨檢仍加速、繞道或下車推車離開,都算拒測。♦ 明確表示拒絕或消極不配合
- • 當場說「我不吹」或「等律師來再說」。
- • 拿著吹嘴卻故意不吐氣、僅以鼻子漏氣、反覆吹氣不足,使儀器多次失敗。
♦ 在檢測前刻意喝酒/吞藥、含漱
受測前灌啤酒、漱口水、含口香糖(含酒精)等,都被視為阻撓測試。♦ 肇事後先喝酒或藥物再接受檢測
事故發生與檢測中間若有補酒、吃鎮定劑等行為,同樣列拒測。♦ 未照會警就離開現場、送醫不驗
送醫途中或到院後以疾病、傷痛為由拒絕呼氣,也屬拒測。若真無法吹氣,警方可依第 35 條第 5 項(經 2022 年大法官 111 憲判字 1 號修正)報檢察官同意後,改抽血檢驗。拒測有何處分呢?
♦ 罰鍰:汽、機車駕駛一律 18 萬元。
♦ 立即處置:當場移置保管車輛、吊銷駕照,並須參加道安講習。
♦ 再犯加重:10 年內第二次拒測罰 36 萬元;第三次起每次再加 18 萬元,罰款無上限,且 5 年內不得考照。
若因拒測而導致調查遲延,且事故已致人重傷或死亡,監理機關除了吊銷駕照,還可以 「不得再考領」,並公告姓名、照片與違法事實。
常見問題Q & A
目前汽機車酒測臨界值是多少?
- • 行政罰(《道交條例》 §35):吐氣 0.15 mg/L、血液 0.03 % 以上就算酒駕,汽車罰 3~12 萬、機車罰 1.5~9 萬。
- • 刑事責任(《刑法》不能安全駕駛罪 §185‑3):吐氣 0.25 mg/L、血液 0.05 % 以上才涉刑。
同一次吹氣若同時超過 0.25 mg/L,會「行政+刑事」雙罰。
第一次就吊扣駕照嗎?
- • 罰鍰+ 吊扣駕照 1~2 年(汽機車)。
- • 若載有未滿 12 歲乘客或肇事致傷,吊扣期加倍至 2~4 年。
10 年內再犯會變怎樣?
- • 第二次刑度照舊,但 行政罰加倍;
- • 第三次起每犯再加 18 萬,無上限,並可「不得再考照」。
拒絕酒測比超標划算嗎?
完全不划算。拒測第一次就罰 18 萬、吊銷駕照,五年不得再考;再犯 36 萬,且每加一犯再加 18 萬。
「喝完 30 分鐘吹」就不會被抓?
錯。酒精在血液與肺泡交換約 15 – 30 分鐘開始達峰值,並非立刻下降。警方可二次取樣比對;若被認定「拖延測試」,等同拒測。
肇事後再「補酒」想混淆酒測?
屬《道交條例》明定的 拒測行為,罰則同拒測。若造成重傷/死亡,刑事訴追更無可逃避。
乘客或車主會被連坐罰嗎?
- • 車主明知駕駛酒駕卻未制止,處同額罰鍰並 吊扣牌照 2 年。
- • 乘客不罰,但若教唆、共犯或與駕駛輪流酒駕,仍須負刑責。
微型電動二輪車也算酒駕嗎?
是。依 2023 修法,微電車視同機車:吐氣 0.15 mg/L 以上罰 1.5 ~ 9 萬並吊照;拒測罰 18 萬。
酒精濃度沒達刑事標準,可自行和解就沒事?
行政罰仍會開,駕照照扣;若有財損、輕傷,仍須依《民法》負賠償責任。刑責部分因「不符 0.25 mg/L」通常不起訴,但檢察官仍可依具體危險性起訴公共危險罪。
結語
還是老話一句
喝酒不開車 開車不喝酒!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深入了解酒駕的相關議題,如有法律問題卻感到茫然不知所措,亦或需要律師幫忙協助開庭、偵訊、撰狀起訴,歡迎來電或加入恆河國際法律事務所的官方LINE帳號預約免費諮詢,讓我們來提供你堅強的法律支持。
「以法為舟,渡人至岸——恆河國際法律事務所與您共進。」
提醒: 本文僅為一般法律知識介紹,並非法律諮詢。若您有具體的法律問題,建議諮詢專業律師。
-
商品Q&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