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法律知識 > 偽造文書罪構成要件一次弄懂

偽造文書罪構成要件一次弄懂

  • 偽造文書罪構成要件一次弄懂
商品圖像
  • 商品資訊

    前言

     

    在數位化時代,各種文件和證明仍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憑證。從身分證明、學歷證書、工作證明,到合約書、收據、診斷書等,這些文書記錄著我們的身分、權利義務和重要事實。然而,正因為文書具有如此重要的證明力和法律效力,偽造文書的犯罪行為也時有所聞。

     

    偽造文書罪是刑法中的重要罪名,不僅涉及個人誠信問題,更可能嚴重損害社會的信賴基礎和法律秩序。許多人可能認為只有故意製作假文件才構成偽造文書罪,但實際上,這個罪名的適用範圍比想像中更廣泛,包括變造、行使偽造文書等行為都可能觸法。

     

    近年來,隨著科技進步,偽造文書的手段也越來越精緻,從傳統的手寫造假到電腦合成、數位修改等,犯罪手法不斷翻新。同時,在就業競爭激烈、社會壓力增大的環境下,偽造學歷證明、工作經歷等案件也屢見不鮮,許多人可能在不完全了解法律後果的情況下誤入歧途。

     

    本文將深入剖析偽造文書罪的法律構成要件、常見類型、判決實例和預防措施,幫助讀者了解相關法律風險,建立正確的法律觀念,避免因為一時的僥倖心理而付出沉重的法律代價。

     

    偽造文書罪的法律依據

     

    依《中華民國刑法》分則 第十五章「偽造文書印文罪」 —— 也就是 第 210 條至第 220 條下表列出各條核心規範

     

    條次

    罪名

    法定行為

    § 210

    偽造、變造私文書罪

    無權而製作或竄改足資證明私權利義務之文書(含電子文書)

    § 211

    偽造、變造公文書罪

    無權偽變公務員職務上製做之文書

    § 212

    偽造、變造特種公用證件罪

    護照、駕照、各類專業證照

    § 212-1

    公投/罷免連署書偽造罪(新增)

    偽造、變造或冒名填寫連署書

    § 213

    公務員登載不實罪

    職務上故意登載不實內容

    § 215

    受業務囑託登載不實罪

    受託人故意記載不實

    § 216

    行使偽造文書罪

    使用偽變文書致他人信其真

    § 217

    偽造、盜用他人署押罪

    無權簽名、蓋指印

    § 218

    偽造、盜用公印罪

    無權製作、使用官方印章

    § 219

    偽造、盜用護照戳記罪

    竄改護照或出入境戳章

    § 220

    持有、交付偽造印文罪

    意圖供偽造而持有、轉讓

     

     

    偽造(變造)文書罪的構成要件

    《刑法》第 210 條「偽造、變造私文書罪」 為核心範本,再對公文書(§ 211)行使偽造文書(§ 216) 做比較

     

    架構層次

    § 210 私文書偽造

    § 211 公文書偽造(差異)

    § 216 行使偽文書(差異)

    1. 保護法益

    私文書之 真實性 與「私法證明功能」,兼及交易安全

    公共信用、公信力;法益層級更高

    保護文書「流通秩序」與第三人信賴

    2. 行為客體

    足以證明私權利義務之文書 或電子文書(PDF、區塊鏈憑證)

    公務員職權或依法製作之文書、電子公文

    已偽造或變造之「不真文書」本身

    3. 行為主體

    不限定,一般人即可

    同左

    行使人不限是否本人偽造

    4. 客觀構成要件

    (1) 偽造:無權而從無到有製造

    (2) 變造:未經允許竄改真文書內容、署名、日期

    本質相同,但客體變「公文書」

    (1) 將不真文書「交付、提示或使他人處分信賴」

    (2) 未遂也罰(即便未成功取信)

    5. 主觀構成要件

    故意 + 意圖使真偽混淆;過失不罰

    同左;另常伴隨圖利或損害公務之目的

    故意行使,且明知文書為偽變

    6. 結果要件

    採 抽象危險犯:足以生損害即可,無須實際損害

    同左;但法院對「公文書」危險評價更嚴格

    同左

    7. 罪數關係

    偽造 & 行使通常成立 想像競合,依「從一重處斷」原則,以行使罪或刑度較重之罪處斷

    若同時偽造公文書又行使,從一重(§ 211)

    單獨提出不真文書即可成立

     

    偽造與變造差異?

     

    簡單易懂

    • =根本「自己生出」一份不存在的文件或印章。
    • 變造=拿一份原本真文件,偷偷動手(增刪改)讓內容失真。

     

    面向

    偽造

    變造

    本質

    無權「從無到有」製作不真文書

    未受允許「改造」真文書

    刑法位置

    §210(私文書)、§211(公文書)等

    同條文並列

    構成重點

    ① 無權

    ② 故意

    ③ 足以使人信其真

    ① 無權

    ② 對既有文書增刪改

    ③ 足以使人信其真

    常見例子

    ①假借據、自製畢業證書

    ②刻他人私章

    ③生成假的 NFT 權利證明

    ① 把「100 萬」改成「300 萬」

    ②塗改護照有效期

    ③竄改 PDF 合約條款

     

    刑度相同:私文書最重 5 年、 公文書最重 7 年;皆得併科最高 30 萬罰金。
    皆為公訴罪:警方、檢方可不待被害人告訴逕行偵辦。

     

    行使偽造(變造)文書

     

    刑法第 216 條
    「行使偽造或變造之文書、圖畫或印文者,依各該條之規定處斷。其行使未遂者,亦同。」

     

    階層

    要  件

    實務要點

    客體

    已完成 偽造或變造 的「不真文書/印文/圖畫」

    不分紙本或電子文書(PDF、NFT cert.)

    行為

    將不真文書 交付、呈示、提交或利用 以使他人信其真

    包括寄 Email、上傳系統、提交表格;不以實際取得利益為限

    主觀

    行為人 明知文書為偽變 + 故意使人信其真

    若真誤信為真 → 缺故意(可免責)

    危險結果

    足以使公眾或特定人受損(抽象危險)

    對方尚未核准也成立行使未遂

     

    文書的總類

     

    類別

    法律根據

    判斷關鍵

    常見例子

    ① 公文書

    § 211

    公務員職務上或依法令製作,證明公領域事項

    身分證、戶籍謄本、法院判決、地籍圖、公立醫院病歷

    ② 私文書

    § 210

    非公文書、但足以證明私權利義務

    合約、收據、支票、公司財報、私立醫院病歷

    ③ 特種公用證件

    § 212

    國家或公機關核發身分/專業資格文件

    護照、駕照、專技證照

    ④ 公投‧罷免連署書

    § 212-1 (2024增列)

    保障民主程序之特定公文書

    公投提案連署表、罷免連署書

    ⑤ 準文書

    § 220 I

    雖非文書,但依習慣或特約足資證明

    車架號碼、機械銘牌、商品序號、產品防偽標

    ⑥ 電子文書 / 電磁紀錄

    § 220 II

    檔案經機器/電腦呈現即可讀取內容

    PDF、Email、雲端報價單、區塊鏈 NFT 權利憑證

     

    偽造文書罪刑責

     

    罪名

    條次

    行為對象

    法定刑度

    偽造/變造私文書

    §210

    私人合約、收據、PDF 票據、NFT 權利憑證等

    ≤5 年徒刑+罰金 30 萬

    偽造/變造公文書

    §211

    身分證、戶籍謄本、法院判決、公立醫院病歷、政府電子公文

    1–7 年徒刑+罰金 30 萬(比私文書重)

    偽造公用證件

    §212

    護照、駕照、技術士證照…

    ≤1 年徒刑、拘役或罰金 30 萬 (屬特別從輕規定)

    偽造公投/罷免連署書

    §212-1

    各類連署表

    1–7 年徒刑(與公文書同級)

    行使偽造(變造)文書

    §216

    前述所有不真文書

    準用其本罪刑度;未遂亦罰 —— 交付、上傳被當場拆穿仍成立

    偽造/盜用印章、署押

    §217–219

    私章、公印、護照戳記

    私印:≤5 年;公印/護照戳:最重 10 年

     

    「偽造文書」能不能易科罰金?

     

    問題

    答案

    法律依據・說明

    判了有期徒刑一定得坐牢嗎?

    不一定。如果法院最後宣告的主刑 在 6 個月以下(含拘役),可以請求易科罰金;也可聲請易服社會勞動。

    刑法 §41Ⅰ:有期徒刑 6 月以下得以 1 日=1,000–3,000 元折算。刑事訴訟法 §376-2:6 月以下亦得易服社會勞動(1 日=4 小時、每週最多 84 小時)。

    偽造私文書、公文書法定刑都超過 6 月,還能易科嗎?

    若法官量刑在 6 月以下(例如情節輕微、認罪和解,判 4 月),仍可申請易科罰金∕社勞。若判 7 月以上,就不能易科,只能爭取緩刑或易服社會勞動(限 6 月以下)。

    實務常見:

    1.偽造私文書→量刑基準 4–8 月;如初犯、賠償、和解,多落 4–6 月,可易科。

    2.偽造公文書→基準 8 月–2 年;欲易科須爭取 6 月以下量刑。

     

    偽造文書常見 Q & A

     

    問:

    什麼情況算「偽造」?跟「變造」差在哪裡?

     

    答:

    偽造 =無權「從無到有」做出假的文件;
    變造 =未經許可去改動一份原本真的文件

     

    問:

    電子檔、PDF、NFT 證書也屬文書嗎?

     

    答:

    是。刑法 §220 明定:電磁紀錄經電腦顯示即可識讀者「亦以文書論」。因此竄改 PDF、偽造區塊鏈權利憑證,都可能觸犯偽造/變造罪。

     

    問:

    行使偽造文書要「騙成功」才犯罪?

     

    答:

    不用。§216 規定「行使未遂亦罰」——只要把偽文書交付、上傳、遞交出去,即成立行使未遂罪。

     

    問:

    被判刑可以易科罰金嗎?

     

    答:

    只有最後判決主刑在 6 個月以下 才能易科罰金,或易服社會勞動。

     

    問:

    和解或撤回報案就能免刑嗎?

     

    答:

    不行。偽造文書屬非告訴乃論罪,檢方仍可起訴。但賠償與和解對量刑有利,可爭取緩刑、易科罰金或緩起訴。

     

    結語

    偽造文書罪是維護社會誠信與交易安全的重要法律工具。民眾應當了解相關法律規定,既要避免觸犯此罪,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免受偽造文書的侵害。在數位時代,隨著電子文件的普及,偽造文書的形態也日趨多樣化,法律適用與實務認定也面臨新的挑戰。

     

    建議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覺,重要文件務必妥善保管,遇到可疑文書時應積極查證。同時,相關機關也應與時俱進,強化防偽技術與查核機制,共同維護社會的文書秩序與公共信任。

     

   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深入了解偽造文書的相關風險!如果你或身邊的人遇到為偽造文書的相關問題,及時尋求專業法律協助是最好的選擇。

     

      如有相關問題卻感到茫然不知所措,亦或需要律師幫忙協助開庭、偵訊、撰狀起訴,歡迎來電或加入恆河國際法律事務所的官方LINE帳號預約免費諮詢,讓我們來提供你堅強的法律支持。

     

    「以法為舟,渡人至岸——恆河國際法律事務所與您共進。」

    提醒: 本文僅為一般法律知識介紹,並非法律諮詢。若您有具體的法律問題,建議諮詢專業律師。

     

     

  • 商品Q&A

    • 提問者稱呼
    • E-mail
    • 手機
    • 電話
    • 留言內容
    • 驗證碼
上一頁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