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無法行使親權時,孩子怎麼辦?¬─以2025 年最新條文為核心的實務指引
-
商品資訊
在少子化與家庭結構多元化的今天,法院每年受理的「停止親權、選定或改定監護人」案件呈現穩定上升。2023 年迄 2024 年間,臺南地院即新增 120 餘件聲請,主因包含:家暴、毒癮、長期離家及監護忽視等情形。
一、常見「不能行使親權」類型
- 親權人雙亡或宣告死亡/失蹤
- 親權人重度身心障礙、重大精神疾病,已喪失處理事務能力。
- 法院裁定停止親權:包括長期暴力虐待、嚴重疏忽撫養、藥酒癮反覆復發等。
- 暫時性障礙:入獄、強制住院或遠赴海外長期服役,無法實質照顧。
- 其他法定原因:例如父母皆受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。
二、從「停止親權」到「監護人選任」:五大程序關卡
步驟
操作重點
審酌基準
- 受理聲請
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向子女住所地家事法院提出書狀;裁判費約 NT$1,000 – 1,500,可申請訴訟救助
家事事件法 §3
- 調查證據
家事調查官、社會局社工到場訪視,並可調閱 113 保護專線通報紀錄
子女最佳利益原則
- 子女意見
7 歲以上原則上要聽取意見;12 歲以上通常以「近成年」觀點權重更高
民法 §1089 (平等協商)、憲法釋字 365 號
- 法院裁定
可能結果:① 停止全部/部分親權 ② 指定或選任監護人 ③ 探視或扶養費調整
民法 §1090、§1094
- 戶政&後續監督
裁定確定後囑託戶政作「監護登記」;監護人須定期向法院/社福機關書面報告
民法 §1099(解任)、§1103(報告)
三、監護人怎麼選?——法定順位 vs. 法院最佳利益衡量
- 法定順位(《民法》§1094 I):同居祖父母 → 同居兄姊 → 非同居祖父母。
- 法院選任:若無人或皆不適任,法院得選定三親等內旁系尊親屬、社福機構或其他適當人士(§1094 II)。
- 臨時監護人:審理期間,社福機構常被指定為臨時監護,以免照顧真空。
- 實務提醒:法院並非機械套用血親順序,而是以「子女最佳利益」為首位判斷標準(最高法院 102 年台簡抗字第 123 號即以此撤銷原審)。
四、被停權父母想「復權」該怎麼做?
- 要件:已戒癮、完成親職教育、取得穩定工作或治療證明,且能證明已恢復照顧能力。
- 程序:向原裁定法院聲請「撤銷停止」或「改定監護」;案件歸類為家事丁類,裁判費相同。
- 實務趨勢:法院重視「持續性改善」,單次戒癮未必足夠;通常要求配合社福機構追蹤 6 – 12 個月。
五、五大 Q&A(實務現場最常被問)
問題
解答
Q1 監護人可以領孩子的保險金/補助?
得,但須依子女利益使用並定期紀錄帳目;挪用屬《刑法》侵占罪。
Q2 停止親權後,父母還要付扶養費嗎?
仍要。扶養義務不因停權而免除(《民法》§1117)。
Q3 祖父母可否直接替孫子聲請改定監護?
可以,屬「最近尊親屬」身分,有聲請權。
Q4 緊急虐童怎麼辦?
先撥 113,由社福單位 72 小時內安置,再由法院核發暫時保護處分。
Q5 裁定生效要多久?
無抗告則 10 日確定;有抗告平均 1 – 2 月內二審即定讞(大多屬非訟裁定,程序精簡)。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深入了解父母行使親權的相關議題,如果你或身邊的人遇到相關法律問題卻感到茫然不知所措,亦或需要律師幫忙協助開庭、偵訊、撰狀起訴,歡迎來電或加入恆河國際法律事務所的官方LINE帳號預約免費諮詢,讓我們來提供你堅強的法律支持。
「以法為舟,渡人至岸——恆河國際法律事務所與您共進。」
提醒: 本文僅為一般法律知識介紹,並非法律諮詢。若您有具體的法律問題,建議諮詢專業律師。
-
商品Q&A